专家谈转基因动物食用安全性 称须避免潜在风险转基因-国内聚焦-资讯-生物在线

专家谈转基因动物食用安全性 称须避免潜在风险转基因

作者:上海研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2-02-10T00:00 (访问量:5005)

转基因蔬菜已是餐桌上的常见食物,而转基因动物还很少出现于餐桌。转基因动物能否摆上餐桌?在摆上餐桌前,还有哪些“难关”要闯?

不久前,中国科协举行了第5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——“转基因水产动植物的发展机遇与挑战”,众多科学家就转基因动物上餐桌展开了讨论。

要食用,先“安检”

转基因动物是否能安全食用?这不但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,也是科研人员最关心的。

对于这一点,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王清印颇有感触:“无论传统育种还是杂交育种,在科研工作的安全性和风险评估方面,只有转基因的‘门槛’设得高。”

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的工作印证了王清印的说法。在河南郑州,朱作言有一个“转基因鲤鱼”实验养殖场,养殖的是转基因三倍体鲤鱼——“863吉鲤”。这些“863吉鲤”在最初受精时被注入了草鱼的生长激素,生长速度几乎是普通鲤鱼的1.4倍。

这些转基因鲤鱼是否能够安全食用?朱作言和他的研究团队曾经用国家一类新药的安全检测标准,做过严格的检查,对这些转基因鲤鱼的12个组织器官,遗传后代、生理生化指标,也都有详细的组织化学检查,“都没有发现其他问题,和正常鲤鱼是一样的”。朱作言说。

尽管如此,朱作言的转基因鲤鱼也还是没有“游”到消费者的餐桌上。

这是因为,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,转基因动物要进入市场,摆上人们的餐桌,必须要进行长时间的安全评估。

“潜在风险不等于现实危险,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,对转基因动物产品进行长时间的安全性评估,这才能分析并避免潜在的风险。”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刘忠华说。

生态安全是第二关

遗传改良的大马哈鱼能够比野外的“表亲”大25倍,抗禽流感的鸡、鸭、鹅品种也正在培育,不会患肺结核的牛将来也可能通过转基因的方式得到实现。

这些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动物,一旦逃到野外,就可能取得交配优势,也会与野生动物竞争食物和空间,从而破坏自然界原本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。

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忧,几个月前,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拒绝了转基因三文鱼用于人类食用的申请。

对此,朱作言表示,对于开放的淡水和海洋体系而言,转基因鱼的生态环境安全是最大的一个挑战,也是转基因动物研究的重中之重。

几年来,朱作言一直致力于解决转基因鲤鱼的生态安全问题,他与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少军合作,培育了转基因鲤鱼不育的三倍体——“863吉鲤”。“它们不育,就不会和野生鲤鱼交配生子,到自然环境后也不会造成生态威胁。”朱作言说。

尽管如此,朱作言并不认为转基因鲤鱼可以作为食品走向市场。他坦言:“对转基因鲤鱼的整合机理及评价、安全性做得比较少,能够信服人的还很不够,还要加强基础研究,作好技术储备。”

要上桌,量产很关键

转基因动物要想跃上普通消费者的餐桌,价格“亲民”也很重要。这也是一些科研人员对转基因动物投入市场有信心的原因。

“以转基因鲤鱼为例,它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42%,对饵料的利用率非常高,这使转基因鲤鱼的养殖经济效益比普通鲤鱼高很多。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所研究员孙效文说:“巨大的经济优势,正是转基因动物突破‘围堵’跃上餐桌的优势所在。”

朱作言对此并不乐观,他认为,要实现经济效益,首先要大规模商业化养殖,“但这就像亩产920公斤的‘超级’水稻一样,目前还不能够普遍推广,如果转基因鲤鱼要想大面积养殖,条件将非常苛刻,生态安全是不能回避的问题。”朱作言说。

与转基因鲤鱼不同,猪、牛、羊这样的胎生动物,要大规模商业化养殖,还存在保持优良基因的问题。

“转基因动物几代之后优良基因可能会丢失,致使基因表达减弱和消失,虽然利用无性繁殖的克隆技术能解决这个问题。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陈大元说,“但克隆技术费用昂贵,且成功率极低,目前来看,还不能使转基因动物实现百万头级别的量产。”

www.chzbio.com

上海研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

地 址: 上海市杨浦区民京路658弄

联系人: 陈小姐

电 话: 15821625591

传 真:

Email:muzhou88@aliyun.com

相关咨询
ADVERTISEMENT